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感受沉浸式产城融合的魅力(一)之发展规划

来源:首佳顾问   2020-08-27 00:00:00

5月18日,中关村科学城北区高能级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在中关村壹号举行,中关村科学城正式发布《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我们预计,科学城北区作为海淀区产业集聚的重点区域,未来将释放大量的产业及商务空间项目,在为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提供优质空间的同时,也将辐射带动北京西北部高质量发展。

01.

空间布局

海淀区是北京市“四个中心”的集中承载区,是疏解非首都功能的主要地区。2017年海淀区全域纳入中关村科学城范围,其北部区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和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即海淀北部新区,以下简称“科学城北区”)为海淀区百望山为分界线以北的区域,总面积为235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4%,包括上庄、西北旺、温泉、苏家坨四镇。

科学城北区采取方格网道路布局,内外交通高效、便捷。该区域紧邻京张铁路清河站、昌平站;北清路直连G6、G7、六环路等高速路网;未来将建设与两大机场直通的轨道交通;地铁永丰站及稻香湖站按照TOD模式开发,进一步缓解交通拥堵,实现多元化立体化的城市交通体系。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说明

more+

2020年6月,中关村科学城自动驾驶示范区内5个区域的52条道路实现开放测试,每个测试区域通过道路连接,保证不同区域之间及各个区域内部相互连通。测试道路总里程达215.3km,其中包括R2道路3条,R3道路38条,R4道路6条,R5道路5条。

资料来源:海淀区人民政府官网、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企业服务网站、公开信息

科学城北区北接昌平未来科学城,西以军温路连接门头沟,沿京张高铁辐射带动延庆;同时,区域毗邻“三山五园”,坐拥故宫北院,自然、文化氛围浓厚。我们预计,依托区域内五横六纵的路网骨架,科学城北区将以优质的产业、商务条件吸引更多的高精尖创业者和投资者。

02.

规划定位

科学城北区是承载北京高端科技创新功能、承接高精尖产业落地、构筑北京西北部创新发展高地,推动中心城区和生态涵养区同步高质量发展*现实的强大引擎。根据《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行动计划》,该区域依托北清路为前沿科创发展轴,形成“一心双组团、两核四节点”的空间发展格局。未来,科学城北区将建设成为推动北京创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成为参与全球科技创新竞争的生力军、成为展示中国科技成就的*佳窗口,让科学城北区成为首都乃至全国*具魅力、*富活力、*有潜力的创新创业热土。

目前,科学城北区已建在建规模3169万㎡,规划实施率约67%。软件园一期二期已基本建成,形成了以联想、华为、腾讯、IBM等为代表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和IT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

资料来源:海淀区人民政府官网、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企业服务网站、公开信息

截至2019年年底,中关村软件园、永丰基地、翠湖科技园等园区入驻科技企业达1189家,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70%;年收入4154亿元,其中年收入过亿企业110余家。初步形成产业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发展格局。我们预计,随着高端产业结构特征的凸显,区域产业空间加速释放、产业服务体系越发完善、产业全链条进一步融合发展。

03.

政策扶持

2018年1月22日,海淀区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包括“跃升计划”等9大计划和“城市空间更新”等7大行动,合称“创新发展16条”,同时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共建联席会;2019年9月29日,海淀区发布《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标准创新发展的措施(试行)》;2020年5月18日,海淀区发布《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被称为创新政策“2.0版”,为提升中关村科学城创新能级赋能。

01

《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若干措施》

  • “9大计划”包括原始创新能力跃升、新型研发平台领航、科技金融融合创新、创业服务提质等;“7大行动”包括城市空间更新、城市功能提升、科技城市建设、科技政府塑造、科技公民培育等。

  • 聚焦高精尖产业布局,落地建设2到3家国家实验室,支持国内外具有重大价值、尚处于探索阶段的基础研究和技术探索项目。支持建设贯穿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全链条的新型研发平台,建设一批科研设备租赁中心、共享型产业中试基地。此外,海淀每年安排8亿专项资金,聚焦支持领军企业和潜力型企业培育;每年安排5亿元资金,多渠道支持高精尖产业发展。

  • 人才建设方面,将培养一批具有高度黏性、扎根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创业的“创新合伙人”。设立“青年科学家大奖”和“创业雏鹰大奖”,加强对青年科学家和青年创业者的支持力度,在*、医疗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方面强化对人才的综合支持。

  • 创新创业服务方面,三年内将形成1000亿元规模的“海淀创新基金系”,推动一批科技型企业上市。还将建立创业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分类分级评估机制,进行精准支持。设立双创母基金,推动优秀众创孵化机构向投资和服务驱动发展模式升级。加快建设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等,形成一批具有主导权的国际标准。

  • 02

    《关于支持中关村科学城标准创新发展的措施(试行)》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推动标准和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国际标准化水平”三个重点方向,制定了十条措施。

  • 对制定和修订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牵头及主要参与单位,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资助。

  • 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人工智能、车联网领域标准创制,对获得批准发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单位,给予*300万元资助。

  • 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开展团体标准的制定,对制定技术水平高、应用效果好且符合海淀区重点产业领域的团体标准的负责单位给予一定补贴,资助金额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的50%且不超过20万元。

  • 引导企业增强标准化意识,实施标准化战略,建立标准体系,支持企业、社会组织承担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对通过验收的试点示范项目给予资金支持,资助金额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的50%且不超过30万元。

  • 对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工作组秘书处工作的企业,在工作期内一次性给予不超过已获市级财政资金资助50%的资金支持;担任国际标准化组织或技术委员会主席、技术委员会副主席、分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或工作组组长的,在任期内一次性给予所在企业不超过已获市级财政资金资助50%的资金支持。

  • 支持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会议,组织、承办重大国际标准化学术、论坛、会议等活动,在论坛、峰会等学术交流和产业合作活动中增设标准化分论坛,资助金额不超过实际发生费用的50%,每年对每家企业支持金额不超过20万元。

  • 03

    《关于中关村科学城新时期再创业再出发提升创新能级的若干措施》

    十五条措施涵盖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精尖产业、服务生态、开放创新、先行先试等重点突破方向,紧密做好“四个对接”,着力强化“四个聚焦”,加快实现“四个升级”。

  • 一是巩固基础研究*优势。

  • 二是发挥新型研发机构资源活化作用。

  • 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驱动力。

  • 四是提升高精尖产业主导力。

  • 五是增强新兴产业敏锐性。

  • 六是提升创新型企业服务精准度。

  • 七是突出创业孵化的价值赋能。

  • 八是提升第三方服务效能。

  • 九是推进金融与创新深度融合。

  • 十是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和价值实现高地。

  • 十一是推进产业空间升级和定制化供给。

  • 十二是提升区域对国际高端人才高端项目的吸引力。

  • 十三是支持企业深度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 十四是塑造高端创新交流品牌。

  • 十五是建设科技创新永久试验田。

  • 资料来源:海淀区人民政府官网、公开信息

    海淀区不断出台创新举措,通过构建优质的营商环境打通创新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在“科技强国”的战略指引下,我们预计,科学城北区将吸引更多的新兴产业、高端产业相关企业入驻。

    附:

  • 四个中心: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 “一心”是指翠湖科技绿心;“双组团”是指翠湖科技园、永丰基地两大创新功能组团;“两核”是指地铁永丰站以及稻香湖站的周边区域;“四节点”是指以协同创新、文化体验、生活宜居、未来经济为主题的地区发展节点。

  • 明日精彩: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感受沉浸式产城融合的魅力(二)之土地市场分析